【泰厭世】加班時數統計揭密:為什麼努力工作卻還是存不到錢?
2025/08/11
根據 台灣加班時數統計 顯示,近年來在職勞工的工時依然偏長,可見加班文化在職場中相當普遍。這讓每個努力工作的上班族,即便加班頻繁,仍容易面臨「努力卻存不到錢」的心痛現實。
台灣平均每月加班時數曝光
根據勞動部「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」,2024年約有 36.6% 的勞工曾經加班,平均每月延長工時 14.7 小時。若往年資料追溯,2021年調查也顯示平均每月加班 14.9 小時,顯示加班時數持續在每月 14 到 15 小時之間震盪。
產業別差異
不同產業間的加班時數也有明顯差距,其中最常加班的包括:
製造業 每月加班時數最高,平均 20.4 小時
不動產業 每月約 18.8 小時
農林漁牧業 也高達 18.3 小時
這些平均加班時數若拆算下來,就是每天額外工作接近 1 小時,若是特別忙碌的月份或產業,則可能如製造業般每天 超過 1 小時,反映台灣職場加班現象之深。
台灣年總工時全球排名與現行加班規範
依據勞動部資料,台灣受僱勞工的 年總工時 近年落在 約 2,020 小時到 2,030小時 之間2023 年為 2,020 小時,2024 年略升至 2,030 小時。在國際比較中,台灣位居全球前列,亞洲僅次新加坡。
法規方面,《勞動基準法》規定正常工時每日不超過 8 小時、每週 40 小時;加班每日上限為 12 小時,每月最高可延長 46 小時,若經工會同意則可延長至 54 小時。儘管如此,實務上不少企業仍存在「隱形加班」現象,如下班後以通訊軟體指派工作而未申報計時。
加班文化與生活品質的惡性循環
台灣加班文化根深柢固,許多企業默許甚至默認員工長時間留在辦公室。加班一小時、三小時、甚至五小時的情況屢見不鮮。很多人邊吃邊工作,餐點從熱騰騰變成冰冷,甚至忘了自己吃了什麼。長期下來,不僅身體健康受到影響,生活品質也逐漸被侵蝕。更令人沮喪的是,雖然工時增加,收入卻沒有明顯提升,反而陷入了「時間換金錢」卻換不到理想生活的惡性循環。
努力加班卻沒存到錢的真正原因
許多人以為,存不到錢是因為賺得不夠多,實際上更深層的原因是「財庫」問題。在民俗與風水觀念中,財庫象徵著一個人聚財、守財的能力。如果財庫被鎖住或出現破洞,即使收入再高,錢財也容易流失。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加班到懷疑人生,卻依舊口袋空空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除了理財規劃與職涯調整外,許多人會選擇透過傳統的招財法門,幫自己打開財運之門。
五鬼運財法會與財庫開啟的契機
在泰國的塔拱寺「五鬼運財法會」是一種極具靈驗的招財儀式。由龍婆昌塔拱寺,透過召喚五方十萬雄兵,為信眾取來各方財源。這種法會特別適合長期辛苦工作卻收入停滯、或是財運受阻的人參加。根據參與者的回饋,許多人在法會後獲得意外的財務進展,無論是業績提升、工作機會增加,甚至中獎、投資回報等,都比過去更為順利。
改變命運的三步行動
要從加班的惡性循環中解脫,除了改善工作模式與生活習慣外,也可以嘗試為自己開啟更多財運機會。參加法會、調整能量磁場,都是許多人實踐的方式。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努力卻事倍功半,不妨思考是否該從財運根源著手,讓自己的努力真正轉化為可見的成果。畢竟,打開財庫,就等於打開了生活的轉機。